周末早上,汤姆在家拥被高卧。他的朋友托尼来访,汤姆的妻子正忙着,只好对三岁的女儿说:“快,快去叫爸爸。”
 
女儿望着妈妈,迟疑了一会儿,跑到托尼面前,很不情愿地喊了一声:“爸爸。”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个笑话通过儿童视角制造了双重误解的喜剧效果。首先利用了'叫爸爸'的动作存在唤醒父亲与称呼父亲的双重语义,三岁女儿因认知局限错误理解指令产生第一次意外;其次在人物关系上,女儿将'爸爸'的称呼对象误判给客人托尼形成第二次反转。两层误解叠加产生荒诞感,既符合幼儿行为逻辑又突破成人社交常识,在冒犯边界把控上,由于幼儿的天真属性有效中和了'乱认父亲'的潜在冒犯性,使笑点保持在安全范围。语言节奏上'迟疑了一会儿'的留白为反转蓄力,'很不情愿'的细节描写强化了行为合理性,结尾戛然而止避免过度解释,符合喜剧的'意外+合理'原则。
191
收藏
2024/09/27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