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初,欧洲某前线地区痢疾和霍乱流行。人们很惊慌,一旦发现有人上吐、下泻,便立即对他采取隔离治疗。
一天夜里,两名担架员敲开布隆贝格先生投宿的旅馆房间的门,说:“请跟我们来吧,您一定是病了,因为您今天晚上上了12次厕所!”
布隆贝格生气地说:“是这样,但有11次厕所被人占着!难道这也要隔离吗?”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时空错位和逻辑反差制造幽默感。前半段严肃的1918年疫情背景与后文厕所被占的荒诞理由形成强烈对比,符合‘意外与反转’原则。布隆贝格的辩解既暗含对战时资源紧缺的讽刺(社会洞察),又用数字反差(12次vs11次被占)制造荒谬感(夸张与对比)。结尾反问打破防疫人员的机械思维定式,在冒犯权威(隔离制度)与共鸣民生(厕所紧张)间找到平衡,且无需特定知识门槛(普适性)。但受制于历史背景的陌生感,部分当代听众可能延迟1-2秒才能理解双关意味。
2024/09/30 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