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发表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两次铺垫建立听众对成绩分布的正面预期(各高分段人数相同引发欢呼),最后用‘不及格人数和全班人数一样多’制造反转,暗示全班无人及格。这种利用数学悖论制造的荒诞感精准打破预期,且‘全班欢呼后瞬间集体挂科’的极端对比强化了喜剧张力。教师用冷静逻辑推导出全员不及格的结局,在冒犯边界上因未涉及具体群体而保持安全,同时精准刺中学生对考试压力的共鸣。语言简洁(仅四组对话完成起承转合)、结构符合‘三翻四抖’节奏(两次铺垫成绩分布+追问+反转答案),且延迟笑点显著(需反应片刻才能理解全员挂科的数学关系)。
299
收藏
2024/09/27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