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班主任问一年级的新生:“你们谁学过数学呀?”
小明高高地举起了手。
然后,老师问他:“3的后面是几呀?”
小明回答说:“是4。”
老师接着问:“9的后面是几呀?”
小明说:“是10。”
老师夸奖了一番,最后问小明:“10的后面呢?”
小明说:“是钩!”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试图通过数字序列与扑克牌符号的谐音制造反转,但存在多重理解障碍。首先'钩'作为扑克牌J的俗称需要特定知识门槛(标准8),而场景设定为一年级数学课,与扑克牌知识无必然关联导致逻辑断裂(标准1)。其次谐音双关不够精准,'10'与'钩'之间缺乏语音或字形直接联系(标准3),且未建立足够的铺垫让听众预期扑克牌场景(标准2)。最后核心梗依赖文字陷阱而非生活洞察(标准4),对多数不熟悉扑克术语的受众难以触发延迟笑点(标准9),整体完成度较低。
2024/09/27 18:57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