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我去日本做宣传为《兄弟》这本小说做宣传我印象很深的是我

08年我去日本做宣传

08年我去日本做宣传
为《兄弟》这本小说做宣传
我印象很深的是
我同日本记者说
川端康成是我第一个老师
那些记者都非常惊访
那个表情啊
他们都说你这本小说
和川端康成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我跟他们讲了一个道理
我打了个比喻
我说树木生长的过程中
一定需要阳光的照耀
但你要知道重点是
树木在阳光照耀下生长
他也是以树木的方式在成长
并不是以阳光的方式在生长
我告诉他们
任何人和物的影响
只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像你自己
而不是像别人
这个是学习的意义
阅读带给我们的
可粤之外左
你不必担心会受到别人的影响
他只会让你变成真正的自己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张图片本身并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幽默或好笑元素,它是一段严肃的访谈内容,通过分镜形式呈现一位作家在讲述自己对文学影响和阅读意义的理解。画面中的人物表情沉稳,语气庄重,文字内容也围绕着成长、学习和自我认同等深刻主题展开。 之所以有人觉得“好笑”,可能是因为: 1. **反差感**:这段话的内容非常哲理、深奥,甚至有些“鸡汤”式的说教意味,但它的表达方式却极其平实,配上人物略显呆滞的表情和重复的构图,形成了一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荒诞感。这种严肃话题与平淡表达之间的反差,容易引发观众的调侃心理。 2. **网络语境下的解构**:在网络文化中,类似“树木需要阳光但不会变成阳光”这样的比喻常被用来讽刺某些人过度强调“独立思考”却忽视现实逻辑的现象。当这类话语被反复引用、截图传播时,其原本的严肃性会被逐渐消解,演变为一种“梗”或“段子”。 3. **视觉重复带来的滑稽效果**:图片采用多帧拼接的方式,每帧人物几乎一模一样,只有字幕变化。这种机械式的重复让人联想到短视频中的“循环播放”或“AI生成内容”,从而产生一种非自然、程式化的喜剧感。 4. **语言本身的“伪深刻”**:比如“他只会让你变成真正的自己”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缺乏具体论证,属于典型的“空洞金句”。在当代互联网语境下,这类句子常被戏称为“心灵毒鸡汤”,因此容易被网友拿来调侃。 综上所述,这张图片之所以被认为“好笑”,并不是因为它本身有喜剧元素,而是因为其内容、形式与网络传播环境之间产生了某种错位和解构,使得原本严肃的言论在特定语境下显得荒诞可笑。
20
收藏
2024/03/26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