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有点喝大了,躺在沙发上半睡半醒的看一个烹饪节目。娃儿拿着一张纸让我签字,说他们老师说的,随便点写什么都行。我迷迷糊糊就写了几个字给她了。第二天家长群里公布了一张表,是昨天家长写的对老师的印象和评价。刚一公布,群里气氛就热烈起来,因为有个家长评价老师的是:肉质细腻,易于烹饪,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醉酒家长误将烹饪节目术语写成教师评价的乌龙事件,构建了双重错位喜剧效果:一是家长迷糊状态与严肃评价场景的错位,二是烹饪术语与教师职业属性的错位。'肉质细腻,易于烹饪'等专业烹饪术语在家长群突然曝光时,既形成了强烈的预期违背(标准2),又通过职场场景与厨房场景的荒诞嫁接制造出反差萌(标准7)。事件本身具有强生活共鸣(家长签字场景)和时代特征(家长群公示制度),语言简洁仅用四字成语便完成致命反转(标准3)。最后留白的'群里气氛热烈'给予听众二次想象空间,符合延迟笑点和传播欲特征(标准9)。
2024/12/31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