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要考试了,一个同学去老师办公室,老师问他:
 
谁发明了电灯?他答:爱迪生。
谁发明了镭元素?他答:居里夫人。
谁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答:牛顿。
 
这个同学考完后,把答案告诉了另一个人…
 
结果那个同学去考试的时候——
 
老师问他:你爸爸是谁?
你妈妈是谁?
你叫什么名字?
 
那个同学答的是:爱迪生、居里夫人、牛顿…
 
o(╯□╰)o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考试场景制造了双重反转结构:首先利用科学常识问答铺垫固定答题模式,随后突然转向个人信息提问,但答题者仍机械沿用科学家姓名的回答,形成预期违背的荒诞感。人物关系错位(把父母说成科学家)与颜文字表情符号共同强化了尴尬喜感,符合'铺垫-重复-反转'的基本喜剧结构。虽然核心笑点依赖老旧的问答错位套路,但教师提问从客观知识转向主观信息的转折设计较巧妙,且学生将科学家与亲属身份混淆的极端反差产生了足够的荒诞效果,容易让受众联想到应试教育中的填鸭式背诵现象,具有一定现实映射。
302
收藏
2024/09/27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