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解剖课时,解剖台上放着五个心脏,其中一个比别的至少大四倍。同学窃语:“这个人一定是得胸水死的。” “这个人一定是得心肌炎死的,心脏变得那么厚,一定是发炎了。” “这个人一定是得心肌梗死的,左右心室都肥厚。” 老师说:“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今天特意准备了一个大牛心...” 同学:!@ @ $%^&*
一日上解剖课讲肌肉组织,老师找不到教鞭了,于是从解剖台上挑出一条人的上臂,举着,指着黑板说:“咱们来讲下一个问题。”....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内容通过双重解剖课场景的荒诞反转制造幽默效果。第一个笑话利用学生对病理学推测的严肃与老师揭示是牛心的实验工具形成强烈反差,符号化的同学反应强化了认知落差带来的滑稽感;第二个笑话用人体上臂替代教鞭的视觉冲击,将教学工具与教学对象荒诞融合,突破解剖课常规认知。两则笑话均符合医学教育场景的真实性,在专业背景下通过极端化对比产生无害的黑色幽默,符号乱码与肢体教鞭的描写形成延迟笑点,既保持对医学行业的洞察又未过度冒犯。
2024/09/27 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