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讲授效率课的教授,每当结束课程时,都要忠告学生,不要在家庭里应用所学的理论。
学生中有好奇者,忍不住要问个究竟。教授犹豫再三,还是讲了缘故:“我太太过去每天早晨要花22分钟来做早餐,我告诉她这样做效率不高…现在我每天早晨只花6分钟就做好早餐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职场效率理论与家庭生活的冲突构建核心笑点,教授告诫学生'不要在家里应用理论'形成悬念,结尾用'现在我每天早晨只花6分钟就做好早餐'揭示角色转换的反转,暗含'优化效率反而导致责任转移'的荒诞逻辑。符合预期违背(效率专家反被理论反噬)、社会洞察(讽刺职场方法论在家庭场景的失效)、语言技巧(6分钟与22分钟形成精准数字对比)等幽默机制。教授身份与家务劳动的反差既制造意外感,又触及现代人工作生活平衡的集体焦虑,延迟笑点在听众咀嚼角色身份转换时产生二次幽默效果。
2024/09/27 17:18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