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秀才号西坡,每每以苏轼自诩。
 
时值大旱,太守设香案求雨,命其作诗一首,以记此盛况。
 
秀才作诗曰:
太守祈雨泽,万民感恩德。
昨夜推窗看,见月。
 
太守大怒,将其发配云阳。
 
其舅送之。分别时,秀才见舅瞎一目,于是赠诗:
发配到云阳,见舅如见娘。
岍人齐下泪,三行。
 
至配所,官喜其诗,指夫人为题,令其吟诗。
 
秀才曰:
环佩叮当响,夫人出后堂。
三寸小金莲,横量。
 
官恼,令其自嘲。
 
秀才乃长叹一声:
古人号东坡,我今号西坡。
若将两人比,差多。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秀才三次作诗翻车事件构建递进式喜剧效果,符合幽默标准。首先利用苏轼号东坡与秀才号西坡的谐音对比制造身份落差,随后三首打油诗均暗含致命缺陷:祈雨诗结尾'见月'打破求雨氛围形成预期违背,赠舅诗'三行泪'精准戳中独眼舅舅的生理缺陷,咏夫人诗'横量'暴露出对三寸金莲的荒诞解构,最后自嘲诗'差多'完成双关收尾。每个笑点均通过简洁诗句制造语言陷阱,在文人风雅与粗俗现实间形成强烈反差,符合'安全地打破规则'的幽默本质。但部分谐音梗需中文语境理解,文化门槛稍高影响普适性。
219
收藏
2024/09/27 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