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经济学教授上课时谈到:“同学们,外劳对香港的影响很大,你们猜哪一国的外劳赚钱最多?是泰劳、越劳、菲劳,还是......”
某生抢先回答:“麦当劳!”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谐音梗制造了预期违背的喜剧效果。教授提问中的'菲劳'等词本意指菲律宾劳工等外籍劳动者,而学生故意曲解为'麦(当)劳'这一国际快餐品牌,完成了从严肃经济话题到生活化符号的跳脱。'麦当劳'作为全球知名企业,既符合香港多国劳工并存的现实语境,又具备无需解释的认知度,双关产生的荒诞感形成了安全的文化冒犯。但受限于谐音梗的套路化特性,在创新性和延迟笑点方面稍显不足,属于典型课堂场景下能引发短暂笑声的合格笑话。
2024/12/01 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