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儿子刚刚意识到人是会死的。
 
但他对于死亡和时间都没有什么很深刻的概念。
 
于是,时不时问我:“爸爸,你什么时候死呀?”
 
我:“……”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内容通过儿童对死亡的童真提问制造了尴尬与荒诞的喜剧效果。首先在共鸣层面,家长群体普遍遭遇过孩子提出的这类令人啼笑皆非的敏感问题,容易引发身份代入感;其次在意外性层面,用儿童天真烂漫的口吻谈论死亡禁忌话题,形成了认知预期与现实表达的强烈反差;语言层面采用留白手法,父亲的无言以对形成喜剧性沉默,符合'少即是多'的幽默原则;社会洞察方面精准捕捉到亲子教育中的代际认知差异,将沉重话题转化为无害的日常滑稽场景;但受限于单线对话结构,缺乏多层次反转,且未使用双关等语言技巧,因此未能达到更高分数。
302
收藏
2024/04/08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