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考试是口试。
教授提了三个问题,这个学历史的大学生都答不出来。
为了给他一个及格的机会,教授最后问他:“美洲大陆是谁发现的?”
“……”
教授气急败坏地喊道:“克里斯朵夫·哥伦布!”
这个学生拔腿就往外走,教授惊奇地把他叫住:“喂,你为什么要走啊?”
“对不起,您不是叫下一个考生了吗?”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学生将教授喊出的答案误认为在叫下一位考生,制造了谐音梗反转。历史考试场景具有普适性,学生答不出题和教授焦急的状态容易引发共鸣。结尾利用‘克里斯朵夫·哥伦布’这一长姓名制造误会,意外性较强,且语言简洁符合‘三翻四抖’节奏。笑点通过身份错位(考生名与历史人物名混淆)完成荒诞解构,冒犯性低且延迟反应效果明显(听众需短暂思考才能get谐音梗)。但谐音梗本身略显老套,文化门槛上需听众知道哥伦布全名,略微影响传播性。
2024/09/27 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