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一家医院当护士的时候,我的工作之一就是询问病人是否对什么东西过敏。如果有,我就把它写在一张标签上,并把它绕在病人的手腕上。
 
有一次,当我问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是否对什么东西过敏时,她说她不能吃香蕉。
 
令我吃惊的是,几个小时之后,一个怒气冲冲的男人走进护士办公室,吼道:“是谁给我妈妈贴上‘香蕉’标签的!”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医疗场景的日常对话制造了双重反转的喜剧效果。首先护士专业地记录过敏源信息(香蕉),随后家属却因误解标签用途产生荒诞冲突——家属愤怒质问时,观众会瞬间意识到其将医疗警示标签误读成侮辱性标签的思维错位。这种利用专业术语与生活常识的认知偏差制造笑点,既符合医患沟通场景的真实性,又通过家属的过度反应放大了荒诞感。结尾的怒吼形成完美抖包袱节奏,且标签歧义造成的误会无需专业知识即可理解,具有普适性。但谐音梗的创新度稍显不足,导致冲击力未达顶级。
202
收藏
2024/09/27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