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人吹牛说:“今天看了一场戏,真痛快!”
有个人问:“什么戏?”
“京剧《包公斩曹操》。”
“不对啊,包公是宋朝的,曹操是三国的,年代差近百年,包公怎么能斩曹操呢?”
“老包的脾气你还不知道,只要是坏人,他还管你什么宋朝三国的。”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包公摸着额头说:“你丫醉了,展护卫!”
3、某晚,一刺客潜入包拯大人房中,欲进行刺杀,掀起被子,却发现床上无人,遂以为阴谋被发现,大惊,夺门而出。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整体内容包含三个围绕包公的幽默桥段,通过历史人物错位、诗句解构和肤色梗制造笑点。第一段利用包公刚正人设打破时空逻辑(坏人全斩),制造预期违背;第三段以包拯肤色为梗(刺客看不见黑脸),通过夸张对比触发荒诞感。第二段稍弱,但借古诗名句接醉酒吐槽,形成文人梗与反差萌。三则笑话均符合‘安全打破规则’的核心幽默逻辑,结合历史认知和经典形象进行无害解构,语言简洁且具备延迟领悟效果(如第三段需知包拯外貌特征)。部分笑点依赖文化背景知识,但整体在冒犯边界内完成创意表达,符合多数中文受众笑点。
2024/10/03 02:31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