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没有认真学习课文。
下课后,老师对他说:“喂,不弄懂课文可不行!这样吧,咱们把这篇课文抄十遍。”
第二天,尼古拉把抄好的课文交给老师。老师一看,问道:“怎么,你只抄了五遍?”
“咦?老师,您自己说‘咱们把课文抄十遍。’那就应该是我抄五遍,您抄五遍。”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语言歧义制造了巧妙的反转效果。老师用‘咱们’本意是强调学生必须完成惩罚,但尼古拉故意曲解为责任均摊,利用代词的双重解读制造意外笑点。该情节符合学生群体对抗权威的集体心理,抄课文作为经典校园惩罚容易引发共鸣,结尾的机辩既突破常规又未越界冒犯,语言简洁且存在明显的‘三翻四抖’结构:1.被罚抄课文→2.教师质问→3.学生逻辑反击,符合幽默的安全破界原则。
2024/09/28 02:30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