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对学习不感兴趣,期末考试的成绩非常糟糕。他知道父亲对他的成绩一定会大力不满,就给哥哥发了一份电报,请哥哥转告父亲准备接受坏消息。
第二天,他收到了如下的回电:“父亲准备好了,你自己最好也准备准备!”
彼得:“刚才考历史你为什么老是盯着监考老师的眼睛?”
汤姆:“因为我有一道题不会回答。”
彼得:“可老师的眼睛上也没有答案呀!”
汤姆:“只要他的眼睛朝窗外看一看,我立即就能找到答案。”
老师:“克劳德,昨天考试时你抄莫德的答案了是不是?”
克劳德:“是的,可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老师:“莫德第十题答案是‘我不知道’,而你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三则笑话均通过简洁的对话结构完成反转,符合校园考试场景的普适共鸣。第一则利用父子双关制造双重准备的反差,第二则通过偷换'看眼睛'的动机达成预期违背,第三则用'不知道'的递进式抄袭暴露荒谬,三连击形成递进效应。核心在于精准捕捉学生作弊场景的微妙心理,用师生对话的极端荒诞解构考试压力,既无冒犯又产生延迟顿悟的笑点。但部分谐音梗略显陈旧,拉低创新性评分。
2024/09/27 12:22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