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收到一份匿名信,内容如下:__风,__烟,__奖,__查,__取,__空,__签。
他花了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其中涵义,只好求助文学系的师兄。
师兄看了看后,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最近得罪什么人了吧?小心啊。”
他一脸疑惑:“为啥?”
师兄说:“很明显,这封信是说你...欠抽。”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汉字拆解的巧妙设计实现双关效果。匿名信中每个词语缺失的首字均为'欠'(如'签'实为'欠签'的简写),组合后形成'欠抽'的暴力威胁,却在字谜形式下转化为幽默表达。文学系师兄严肃推理与粗俗结论的反差构成预期违背,文字游戏既规避了直接冒犯又触达'欠揍'的通俗笑点,谐音梗的新鲜度和汉字结构洞察力带来延迟领悟的笑果,符合'安全打破语言规则'的幽默机制。
2022/07/30 13:31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