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伙子,骑驴赶庙会,迷了路,遇上了宋丑子,就在驴背上吆喝道:“哎!赶会往哪儿走?”
 
宋丑子见他一不称呼,二不下驴,便假装没听见。
 
小伙子又嚷道:“你耳朵聋啦?”
 
宋丑子停下来说:“别见怪,我有急事哩——我的驴下了头牛。”
 
“驴下了头牛?它为什么不下驴?”
 
“啊!小伙子,没想到你还知道下驴。”
 
小伙子这才醒悟是自己的过错。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双关语和反转制造了幽默效果。宋丑子利用‘驴下牛’的荒诞回答引导小伙子说出‘为什么不下驴’,自然引出‘该下驴的是你’的潜台词,完成了对无礼行为的含蓄批评。故事结构符合‘三翻四抖’节奏,第一回合问路铺垫,第二回合骂聋激化矛盾,第三回合荒诞回答制造悬念,最终在‘下驴’双关处抖响包袱。语言简洁生动,用‘驴下牛’的生物学错位制造荒诞感,同时精准踩中‘称呼礼节’的社会规范,使听众在恍然大悟中获得道德优越感的幽默体验。不过受制于方言词汇‘下’的多义性,部分受众可能需要反应时间,减弱了即时笑果。
147
收藏
2024/09/27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