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酒匠酿造了好多瓮酒,他把酒瓮一个挨一个地摆在一块。
 
不久,有个酒瓮坏了,里面的酒全漏光了。酒匠只知道一瓮酒没了,却不知道是酒瓮破了的缘故。
 
有一天,他忽然看见屋梁上有一群老鼠唧唧乱叫,以为一定是老鼠把酒偷喝了,就骂道:“死老鼠,已经被你吃了一瓮酒,还向我讨吃的。”
 
说来也巧,有一天夜里果然有只老鼠浸死在酒瓮中。酒匠发现后,就借题发挥道:“死老鼠,你今后会知道我家的酒会把你浸杀死的。”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故事通过酒匠两次误判老鼠偷酒的情节构建了双重反转。第一次误将破瓮归咎老鼠偷酒,暗含人类武断归因的荒诞;第二次老鼠意外溺毙后,酒匠得意宣称'现在知道酒能杀你',将巧合强行合理化形成反讽。这种由认知偏差引发的自大式结论,既符合'预期违背'的幽默机制,又以'借题发挥'的狡辩式逻辑制造荒诞感。语言采用重复结构强化喜剧效果:前段埋下'破瓮-误判'的伏笔,后段'溺鼠-自证'形成闭环,符合相声'三翻四抖'的节奏把控。但受限于文言转译后的语境弱化,当代读者可能较难即刻领会酒匠思维谬误中的讽刺意味,导致延迟笑点的触发效率降低。
242
收藏
2024/09/27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