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派出所来反诈,所长介绍说近期全市小学生被网络诈骗43万元,小朋友都没反应。然后所长开始说,这些钱可以去上海迪士尼500多次,吃肯德基超级全家桶3000多桶,买泡泡玛特盲盒6000多盒,小朋友全都“哇~”正当我们觉得这个反诈宣讲有水平的时候,所长问大家,那么有人在网上要送你游戏装备或者皮肤你要不要,所有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要!”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内容通过将抽象金额转化为儿童熟悉的迪士尼、肯德基、盲盒等具象化消费场景,成功制造认知共鸣(标准1)。当所长用三次消费换算突破小学生心理防线时,形成强烈的数据反差萌(标准3)。最后用‘要’字完成对反诈教育无效性的终极反转,既打破‘换算成功’的预期(标准2),又暗合儿童天真本性与反诈现实的荒诞冲突(标准7)。所长提问环节形成互动陷阱(标准5),使段子具有延迟笑点和复述传播价值(标准9)。用天真回答解构严肃反诈主题(标准7),在冒犯边界上保持安全(标准4),整体完成从铺垫到反转的完整喜剧结构。
2024/09/11 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