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术研讨会,到场的都是颇有学问的教授级人物。
 
按会议安排,需请教授们逐个上台发言。
 
主持人反应还算快,什么环境就幽什么默,当天所有的教授他都管人家叫“*子”。
 
“下面请孟子上来说话……”
 
“下面请孔子上来给大家讲讲……”
 
“下一位,是庄子,大家欢迎……”
 
会议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轮到文教授了,“有请文子……”
 
文教授心中很窝火:“蚊子上厕所去了。”
 
“哦,那就请麻子上台。”
 
麻教授生气地回答:“麻子有事,回去了。”
 
“孙子呢?孙子在不?”
 
孙教授忍无可忍:“孙子不在,爷爷在!”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学术场合的严肃性与谐音梗的反差制造幽默效果,主持人将教授姓氏加'子'的称谓方式,既符合古代尊称传统又暗藏现代谐音陷阱(如'文子→蚊子''孙子→亲属称谓')。教授们用'蚊子上厕所''爷爷在'等双关语反击,形成层层递进的反转结构。巧妙利用学者身份与屎尿屁梗的反差萌,同时在'冒犯边界'上精准把握(用姓氏谐音而非人身攻击)。结尾孙教授的'爷爷在'实现情绪释放的三级跳,符合'延迟笑点+分享欲'特征,文化门槛与学术圈共鸣拿捏得当。
165
收藏
2024/09/27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