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儿子问妈妈:“吃肉的是什么龙?”
 
妈妈说:“霸王龙。”
 
儿子又问:“吃草的是什么龙?”
 
妈妈说:“梁龙。”
 
儿子想了想,又问:“吃馍的是什么龙?”
 
妈妈答不上来,反问:“你说呢?”
 
儿子坚定地说:“妈妈是蒸笼。”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儿童视角制造了多重幽默效果。首先利用恐龙知识问答建立常规逻辑(霸王龙/梁龙),最后用谐音梗打破认知框架(馍→蒸笼),形成意外反转。"蒸笼"既符合儿童对食物制作工具的具象认知(蒸馒头),又与"龙"字形成语音双关,在亲子对话场景中自然产生荒诞喜感。妈妈被暗喻为厨房用具的设计,在无害冒犯边界内制造了家庭幽默,且符合儿童将事物拟人化的思维特点。短平快的三回合问答结构符合相声"三翻四抖"节奏,但谐音梗创新度稍显不足,因此扣分。
252
收藏
2024/09/28 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