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妇人同丈夫商量:“我想在钢琴上放一座音乐大师的塑像,你看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之中谁最合适?”
丈夫回答:“当然是贝多芬了。”
她高兴地问:“为什么?”
丈夫:“因为他是聋子。”
她:……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这个笑话通过丈夫出人意料的回答制造了强烈的反转效果。贝多芬作为音乐大师却失聪的矛盾点,在"钢琴上放聋子塑像"的荒诞逻辑中形成反差幽默,精准击中了"用缺陷解构权威"的喜剧手法。语言简洁明快,从提问到抖包袱仅用四轮对话,符合相声"三翻四抖"的节奏。利用音乐家标志性特征作为双关点,既保留知识门槛(需知道贝多芬失聪)又具备普适性(大众对音乐家的基本认知),在冒犯边界上因历史人物的特殊经历而获得安全豁免,最终达成既荒诞又合理的效果。
2024/10/08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