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要求判断对错并改正的题:鲁迅,周树人,作品有《狂人日记》等…
孩子马上打了个叉,然后郑重地把“周树人”改成“绍兴人”。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孩子将‘周树人’误改为‘绍兴人’,利用‘周树人是鲁迅本名’与‘绍兴是鲁迅故乡’的双重常识形成错位幽默。错误本身符合儿童因知识模糊而产生的认知特点,天然具备天真感,而成年人则因瞬间识破常识矛盾产生优越感,触发‘大人看小孩犯蠢’的经典笑点结构。改错题的形式强化了反转的仪式感——打叉动作制造严肃假象,答案却呈现稚嫩错误,形成严肃与荒诞的对比。该笑点同时具备文化共鸣性(中文教育背景)、无害性(未冒犯任何群体)和延迟笑果(需理解周树人/绍兴人双重知识点),符合‘安全打破规则’的幽默本质。
2022/07/30 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