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来到一家门前,大门紧闭,见到门前有个小男孩,他上前问到:“你爸爸在家吗?”
小男孩:“在。”
然后他就开始敲门,搞了半天没有回应,他就问小男孩,怎么没有人开门呢?
小男孩说:“这不是我家。”然后一溜烟就跑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双重反转制造意外效果:首先小男孩回答'在'诱导观众形成'这就是他家'的预期,随后敲门无果时的真相揭露形成第一次反转,最后小男孩逃跑的留白又暗示其恶作剧可能早有预谋。这种嵌套式反转既符合日常认知逻辑(儿童顽皮天性),又通过'答非所问'的对话设计规避了冒犯性,同时精准利用'家-非家'的空间错位制造荒诞感。简洁的三段式结构(提问-行动-揭晓)完美契合相声'三翻四抖'的节奏,逃跑的开放式结局更激发听众对前因后果的想象延伸,符合'延迟笑点'和'分享欲'的后效特征。
2022/07/28 23:41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