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大一军训的时候,教官点名,点到一哥们时,道:“郑(jiji)”。
 
那哥们大声道:“嗻。”
 
教官又叫了一遍,那货又大声道:“嗻。”
 
于是乎教官冲过去,给了一大嘴巴子:“嗻你妹!你属太监的?”
 
那哥们捂着脸无辜地看着教官说:“那个是喆。”
 
喆,喆,哈哈哈哈,别理我,让我笑会儿。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军训点名场景构建了强共鸣基础,利用生僻字误读制造了双重反转惊喜。首次反转是学生用太监应答词回应教官误读的姓氏谐音,第二次反转揭示姓氏正确读音的真相,形成语言歧义与身份错位的双重笑点。谐音梗的运用既符合学生群体的文化认知(古装剧应答礼仪),又通过教官的暴力反应强化荒诞感,在冒犯边界内完成对权威形象的解构。结尾用口语化的叙述节奏(重复‘喆’字配合‘哈哈哈哈’)成功传递延迟笑点,符合年轻人对冷幽默的接受度,但太监梗的文化特异性略微影响普适性。
370
收藏
2024/09/27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