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师常常拖课。
每当下课铃响过,他总还心安理得地滔滔不绝。学生有怨言。
他得知后严肃地说:“你们上课时一点儿都不配合,怎么会有效率?该讲的讲不完,只有延长时间了!”
于是,次日学生们在课上积极配合,整节课进行得相当顺利。铃声响过,大家都以为会立即下课,却见这位老师满脸笑容地说:“既然大家兴致这么高,那我们就再讲一会儿吧......”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双重反转制造意外效果:第一次反转是学生配合后仍被拖堂,打破常规逻辑;第二次反转是老师用‘兴致高’合理化拖堂行为,精准讽刺教育场景中权力关系的荒诞性。语言简洁地呈现了学生从希望到绝望的心理落差,利用‘配合换自由’的共同认知铺垫,再用反套路的结局解构严肃的师生博弈,符合‘用无害滑稽表达释放压力’的情感释放机制。对师生群体普遍经历的提炼具有强共鸣,且未触及冒犯边界,荒诞逻辑引发的延迟笑点和记忆度较高。
2022/08/03 10:57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