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只小白兔来到一家商店问老板:“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摇摇头:“没有。”
 
小白兔听完就“嗖”
 
的跑了。
 
第二天小白兔又来到这家商店问:“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生气的摇摇头:“没有。”
 
小白兔听完就“嗖”
 
的跑了。
 
第三天小白兔又来到这家商店问:“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愤怒的大喊:“没有没有!再问我就用钳子把你的牙齿拔掉1小白兔听完就“嗖”
 
的跑了。
 
第四天小白兔又来到这家商店,怯生生的问:“老板,有钳子吗?”
 
老板说:“没有。”
 
小白兔于是问:“有胡萝卜吗?”
 
不知道过了多少天,一只小黑兔来到这家商店问老板:“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生气的摇摇头:“没有。”
 
小黑兔听完就“嗖”
 
的跑了。
 
第二天小黑兔又来到这家商店问:“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非常生气:“没有没有!再问我就用钳子把你的牙齿拔掉1小黑兔听完就“嗖”
 
的跑了。
 
第三天小黑兔又来到这家商店,怯生生的问:“老板,有钳子吗?”
 
老板生气的说:“没有。”
 
小黑兔于是问:“有胡萝卜吗?”
 
老板愤怒了,捉住小黑兔,拿出一把小锤子,把小黑兔的牙齿敲掉了。
 
第四天小黑兔又来到这家商店,含糊不清的问:“老板,有胡萝卜汁吗?”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故事通过重复结构制造期待,利用动物拟人化形成反差萌。前三日小白兔机械式提问与老板情绪升级形成节奏感,第四日'钳子-胡萝卜'双重提问实现第一次逻辑跳脱。小黑兔剧情在复刻中暗藏升级:当观众以为会重复小白兔结局时,老板暴力行为的具象化(锤子敲牙)与小黑兔提问变异(胡萝卜汁)形成双重反转,既打破循环又产生荒诞联想。牙齿缺失与流质食物的因果关系,完成了从物理伤害到需求适配的黑色幽默闭环。重复中的微妙差异(小白兔未被惩罚而小黑兔遭遇暴力)制造认知失调,动物执着与人类暴怒的极端对比强化喜剧冲突,符合'安全地打破规则'原则——用幻想情境消解现实暴力带来的不适感。
191
收藏
2022/07/29 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