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想出来一个去图书馆找座位的绝招:
步骤一:寻找一个有妹子的座位;
步骤二:递上事先准备好的纸条,上书:"同学,我喜欢你很久了,希望和你交往";
步骤三:如果妹纸马上收书包走人,那么,恭喜,有座位了;如果妹纸对你一笑,那么,恭喜,还上什么自习啊;当然,有极小几率…
2. 老师说了一段让人深思的话:
催菜的时候说“不要了”比“快点上”更管用,
砍价的时候说“再看看”比“便宜点”更管用,
挽留的时候说“你走啊”比“别这样”更管用,
留不住的东西就用力把它往远得扔,没准撞到什么就弹回来了。
3. 夸一个学数学的刻苦,可以夸他分析里面没有他没证过的;
夸一个学数学的有灵气,可以夸奖他组合好;
夸一个学数学的有洞见,可以夸他有搞数论的潜力。
骂一个学数学的,就说他是搞统计的。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第一个段子通过反转和意外制造幽默,利用图书馆找座位的常见场景,以递纸条表白的荒诞策略制造两种可能性:得到座位或开启恋爱,符合年轻人对社交尴尬与效率追求的共鸣。语言简洁,结尾留有想象空间,符合‘安全地打破规则’的幽默本质。第二个段子以对比式反转揭示人际交往中的潜规则,用反常识的应对策略制造意外感,如‘不要了’比‘快点上’更有效,带有对人性微妙心理的洞察,容易引发会心一笑。第三个段子精准踩中数学学科内部‘鄙视链’,用‘夸’与‘骂’的对比制造反差,将统计学者作为调侃对象,在学术圈层内形成隐秘笑点,但需数学背景知识才能完全理解,受众有一定局限性。三则内容整体在意外反转、社会洞察、语言技巧等方面均有亮点,故综合评分80。
2024/09/27 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