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家,也就是常坐在家里闭门造车写东西的那种“坐家”。
 
那天又要写一篇故事,可是给故事的主角起个什么名字呢?正在我苦思冥想的时候,表弟的朋友进来了。于是我就问他:“你说我这故事的主角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表弟的朋友不屑一顾地说:“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行呗!”
 
我摇摇头:“不行,这太俗,谁还用这些名字,只有那些没脑子的人才起用这些名字!”
 
表弟的朋友又建议说:“那就用小明、小强……?”
 
我有些不耐烦:“得了、得了,看样子你也想不出什么好名字!”
 
表弟的朋友正要转身走,我一把拉住他问:“哎!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赵六!”
 
我松开手:“哦!难怪……!”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笑话通过谐音梗('坐家'与'作家')和反转制造幽默效果。作家在否定张三、李四等常见俗名后,最终发现建议者自身名字恰是同类俗名'赵六',形成强烈反差。'难怪'的留白引发听众对'俗名鄙视链'的联想,既符合'预期违背'的意外性,又通过自嘲解构创作焦虑。语言简洁利落,'三翻四抖'节奏明显(三次否定建议+最终名字揭露),且'赵六'作为传统俗名能引发普遍共鸣,符合中文语境下的文化认知。
393
收藏
2024/09/27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