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一次老师让填一份很重要的表格,而且声明每人一张,没有富余的,不能涂改。
一哥们上来就填,结果发现把民族“汉”填到了性别栏内。因为说了不让涂改,想了想,很NB地在“汉”后面加了个“子”字。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在性别栏误填民族‘汉’后通过加‘子’字完成神转折,巧妙利用汉字组合特性制造双关笑点。‘汉子’既符合性别表述又保留原民族属性,在禁止涂改的紧张情境下展现急智,形成预期违背的荒诞感。填表场景具有强普适性,校园群体容易产生代入感,语言简洁符合三翻四抖结构:错误行为(一翻)-规则限制(二翻)-文字解围(四抖)。谐音梗创新度中等,但‘汉子’一词的阳刚气息附加了额外喜感,符合压力释放机制。
2024/09/27 12:10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