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节课上,老师让大家写缩句。
 
题目:星期天忙里偷闲的扫地工在树林里荡秋千。
 
A答:忙里偷闲的扫地工在树林里荡秋千。
B答:扫地工在树林里荡秋千。
C答:扫地工在荡秋千。
D答:扫荡。
 
结果D被老师给揍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缩句练习制造双重笑点:首先在语文知识层面展示学生D违反缩句规则(需保留主谓宾),随后通过'扫荡'一词的谐音梗实现语义突转。结尾暴力反转既呼应了'打破规则'的幽默本质,又用'被老师揍'的荒诞结局解构教育场景,符合'意外与反转'及'情感释放'标准。'扫荡'一词同时具备时代感(抗日神剧常见词)和冒犯边界把控(未涉及敏感群体),简洁双关语产生的延迟笑点和强记忆度使其具备传播性。
220
收藏
2024/09/27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