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学生不认识“槐”字,便向哥哥请教。
 
弟弟:“哥哥,这是个什么字啊?”
 
哥哥:“鬼字。”
 
弟弟有些疑惑:“鬼哪有‘木’字旁啊?”
 
哥哥不耐烦了:“这是树上的吊死鬼呗!”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笑话通过汉字拆解制造了双重反转:首先哥哥故意将'槐'拆解为'木+鬼'制造文字游戏,随后用'树上的吊死鬼'将字型解释转化为具象画面,形成荒诞反差。该笑点同时符合汉字文化的认知共性(小学生识字场景)和语言双关技巧(鬼字旁的字形联想),且'吊死鬼'的夸张解释在安全边界内制造了非常规联想,结尾的树梢吊死鬼画面具有形象化的黑色幽默效果。但受限于文字梗的单一维度,在情感释放和社会洞察层面较薄弱,且对非汉字文化圈受众存在理解壁垒,故得分中等。
285
收藏
2019/12/23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