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富翁的孩子头戴一顶珍珠帽,可值数百两黄金。
奶妈正牵着他立在厅堂上玩,忽碰到一个穿戴整齐的人走进来,对孩子说:“叫我公公。”
奶妈也说:“宝宝叫声公公。”
那人又说:“不叫公公,我要拿你的帽子。”
说着拎起帽子开玩笑道:“不叫公公,要把你帽子拿了。”
边说边把帽子放到怀里,慢慢走下台阶,又说:“真的要把帽子拿走了。”
到庭院后径自大步走出门外,又回身喊道:“不叫公公,拿了帽子不回来啦。”
奶妈又对孩子说:“宝宝叫声公公,公公就好还你帽子啦。”她还以为那是乡里的长辈在同孩子开玩笑呢。
等了好久不见那人进来,奶妈跑出去一看,那“公公”已经无影无踪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故事通过骗子利用孩童礼节实施盗窃的情节,在平淡叙述中制造双重反转:初次反转是奶妈误将盗贼认作长辈的认知错位,二次反转是盗贼用渐进式表演完成行窃的荒诞结局。骗局设计符合'预期违背'原则,骗子反复强调'公公'称呼与帽子归属的因果关系,利用儿童礼仪规范作为盗窃掩护,形成社会规则与犯罪行为的黑色幽默反差。奶妈始终未察觉异常的状态强化了'当局者迷'的滑稽感,结尾'无影无踪'的留白给读者回味空间,符合'延迟笑点'特征。但受限于古装场景的时空距离,现代受众对'珍珠帽价值数百两黄金'的贵重程度感知较弱,削弱了损失荒诞性的冲击力。
2024/09/29 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