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表姐来我家。
 
五岁的儿子指着表哥说:“你是哈日的。”
指着表姐说:“你是哈韩的。”
 
我媳妇笑着逗他:“那奶奶呢。”
 
儿子看着上香的奶奶说:“奶奶是哈佛的。”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谐音梗和儿童视角制造了多重幽默效果。首先利用‘哈日’‘哈韩’这类网络流行语建立预期,随后用‘哈佛’(谐音‘哈佛’)打破常规逻辑,将烧香拜佛行为与名校名称形成荒诞对比,完成意料之外的反转。五岁孩童对文化符号的曲解既符合年龄特征,又暗含对盲目崇拜现象的温和讽刺,同时‘哈佛’与‘哈佛’的谐音保持了语言简洁性和双关趣味性。奶奶烧香场景具有中国家庭普遍共鸣感,且规避了冒犯性,整体在安全范围内完成了规则突破。延迟笑点和文化梗的特性也符合分享传播需求,但因依赖特定中文发音略有理解门槛。
138
收藏
2024/09/27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