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我是来找诸葛先生的。”
小童:“有预约吗?”
刘备:“啊?没有。”
小童:“先生不在,下次再来。”
刘备无奈,只好过了几天二顾茅庐。
刘备:“诸葛先生在吗?”
小童:“有预约吗?”
刘备:“有,上次说好的,今天见诸葛先生。”
小童:“好,诸葛先生在里面,交50两银子咨询费,自己进去吧。”
刘备往里走,没见到诸葛亮,只见到了诸葛均,于是出来问小童:“我预约是见诸葛亮先生,他怎么会不在?”
小童数着银子,不慌不忙地说:“你只说见诸葛先生,我们这里诸葛先生多了去了,过几年你也可以称呼我为诸葛先生。”
(小童是诸葛亮家的亲戚)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古今错位的反差制造幽默,将现代职场预约制度、咨询费梗巧妙嫁接至三国典故,形成时空错位的荒诞感。小童利用'诸葛先生'称谓的泛指性设置语言陷阱,既保留了原著人物关系(小童是诸葛亮家亲戚),又讽刺了当代服务机构套路,双关语'过几年你也可以称呼我为诸葛先生'既暗示家族裙带关系又暗合职场头衔通胀现象。刘备二顾茅庐时'上次说好的'与'交50两银子'形成契约精神与额外收费的对比,影射现代消费陷阱。笑点符合'安全地打破规则'原则,在历史庄严感与市井狡黠间找到平衡,且具备延迟领悟效果(如细品'诸葛先生多了去了'的职场隐喻)。
2024/09/28 03:46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