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鱼店主人正在店门上用油漆写“此处今日出售鲜鱼”的招牌。
这时一个过路人对他说:“你不需要写‘今天’吧?我的意思是说,你不会是昨天卖或是明天卖,是不是?”
“我想不会。”鱼店主人说。
“再说,你也不需要写‘此处’——你不会是在别处卖吧?”
“不会,你说得对。”鱼店主人表示同意。
“此外,为什么要写‘出售’呢?”这位助人为乐的过路人又说,“你不会白白把鱼送给人吧?”
“当然不会。”鱼店主人说。
“还有,为什么写‘鲜’字呢?说到底鱼不鲜你是不会卖的吧?”
“当然不会。”鱼店主人回答。
“我得感谢你省了我这么些事。”
“还有最后一件事了,”那人说,“你也无需写上‘鱼’字——我隔两条街就嗅到它的腥味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层层递进的逻辑解构制造荒诞幽默,过路人用伪善的'合理化建议'逐步剥除招牌所有有效信息,最终以'鱼腥味'作为感官线索替代文字标识,完成对过度解释者的反讽。这种用理性推导达成非理性结论的反差构成核心笑点,符合'预期违背'与'反转力度'原则。重复的问答结构形成节奏感,每个被删除的词语都暗含生活常识(如商家不会白送货物),易引发听众对类似说教场景的共鸣。结尾嗅觉替代视觉的跨感官转换,既出人意料又符合市井生活经验,腥味作为鱼贩职业符号的特性强化了荒诞真实感,使笑点具有可复述性。
2024/10/02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