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实习老师讲课后,校长要同学们写体会。
 
小明写道:“老师讲课好认真,我们听不懂,他给我们举个例子,我们还是听不懂,他又给我们举个例子。”
 
校长很生气,找来实习老师,把作文给他。“自己看看,你为什么给学生举栗子?”
 
实习老师:…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笑话利用‘举例子’与‘举栗子’的谐音梗制造意外反转,符合语言技巧中的双关要求。小明的作文通过重复结构强化荒诞感(‘听不懂-举例子-仍听不懂-再举例子’),形成递进效应。校长误将教学行为理解为物理动作‘举栗子’,在冒犯边界上安全地解构了师生关系,既讽刺了部分教师脱离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现象,又因谐音的幼稚感消解攻击性。延迟笑点体现在需要短暂反应‘举栗子’的视觉化场景,符合儿童思维与成人逻辑错位产生的幽默机制。
325
收藏
2022/10/23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