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君学习很刻苦,宿舍已经熄灯以后还要点起蜡烛继续学习,影响了室友的休息。
B君略带不满又半开玩笑地说:“A君你知道你的行为是什么?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愤(粪)。”
C君急忙插嘴:“人家那是茅坑里扔炸弹——奋(粪)发图强(墙)。”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对话通过双关谐音和反转制造笑点。B君用歇后语'激起民愤(粪)'抱怨室友挑灯夜读扰民,谐音梗将'民愤'与'粪'形成语言双关,暗合茅坑场景。C君神转折改为'奋发图强(墙)',利用'粪'与'奋'、'墙'与'强'的谐音,将负面抱怨瞬间扭转为积极褒义,既消解矛盾又形成意外反差。两个歇后语结构重复递进,粪字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始终,在粗俗与励志间形成荒诞对比,符合学生宿舍互相调侃的语境。歇后语本身具有民间语言智慧,'茅坑里扔炸弹'的夸张画面增强了喜剧张力,而改编经典歇后语的做法也体现了创新性。
2024/09/27 12:18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