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听说英语补习班请了名外教,我带着孩子参加学习,并叮嘱孩子:“学费高,一定要好好学习。”
 
孩子满口答应。
 
放学回来,我问:“学什么了?”
 
孩子答:“不知道。”
 
我追问:“老师教你什么了?”
 
孩子答:“听不懂。”
 
我诧异:“为什么?”
 
孩子说:“他不讲中国话。”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外教教学场景制造了双重意外效果:首先家长与孩子关于‘学什么’的三段式对话形成悬念累积,随后‘他不讲中国话’的反转既戳破家长默认外教会用中文授课的认知盲区,又暗讽培训机构盲目追求外教资质的行业现象。语言简洁有力,用孩子天真回答‘听不懂’对比家长‘学费高’的沉重付出,形成强烈荒诞感。该笑点精准切中中国家长对双语教育的焦虑,符合‘安全地打破规则’原则,既未涉及敏感群体又具有延迟领悟效果(听众需先理解外教语言能力与教学效果的错位)。但受限于单线叙事结构,在惊喜阈值和递进效应方面略有不足。
330
收藏
2024/09/29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