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不懂英文,有一学生成绩很差。
 
考试前,妈妈就带他到孔庙去求孔夫子保佑。
 
几天过后,成绩发下来了,其他成绩还行,唯有英文不及格。
 
妈妈若有所悟地说:“这也难怪,孔夫子不懂英文,下次我再去求求上帝保佑就好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个笑话通过文化错位和信仰反差制造了幽默感。核心笑点在于母亲将中国儒家圣人孔子与西方上帝的功能进行科目分工的荒诞逻辑,既利用了孔夫子文化符号的认知共鸣,又用‘求上帝补英文’的反转形成预期违背。同时精准讽刺了部分家长将考试成绩寄托于神灵的心理,在冒犯边界上保持安全(未攻击具体宗教),语言简洁明快,母亲最后的神转折台词既符合角色身份又带来双关趣味,具备延迟回味效果。但受限于文化门槛(需理解孔子象征意义),且谐音梗等技巧运用较弱,因此未达顶尖笑果。
304
收藏
2024/09/28 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