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时候给一个同学打电话,她家人接起:“喂,找哪个?”
 
我甜甜地说:“阿姨好,请问XXX在吗?”
 
电话那边传来极其郁闷的声音:“她在,但是我是她弟弟,不是她妈妈。”
 
我大窘,那小子肯定记恨我一辈子。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内容通过身份误认制造了典型的尴尬喜剧效果,符合日常生活中的共鸣场景。接电话者从被误认为母亲的郁闷到自证弟弟身份的反转,形成预期违背的幽默结构。语言简洁明快,对话节奏自然形成三翻四抖(询问身份-误认长辈-身份纠正-余味窘迫),结尾自嘲式补刀强化了荒诞感。利用代际认知差异制造笑点,既无冒犯风险又具备普遍性,符合年轻人对社交尴尬的集体记忆。延迟羞耻感的余韵和极易复述的对话体,使其具备较强的传播性。
274
收藏
2020/02/21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