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作家出国旅行到了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就问他:“姓名?”
“XX。”
“干什么的?”
“写东西的。”
“以什么谋生?”
“笔杆子。”
于是宪兵就在登记薄上写道:“姓名:XX;职业:贩卖笔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宪兵机械性职业登记的场景,利用语言歧义制造反差笑点。'写东西的'和'笔杆子'本指写作职业,却被曲解为实体物品贩卖,这种官僚系统对文艺工作者的认知错位形成荒诞感。对话结构简洁,铺垫与反转符合'三翻四抖'节奏,结尾登记簿的书面化改写强化了制度与人性的对比,既讽刺了体制的僵化又未越冒犯边界。双关语使用巧妙,'贩卖笔杆'既符合字面逻辑又暗合文人'卖文为生'的本质,延迟笑点设计让听众需要片刻思考才能领会两层含义的错位幽默。
2024/10/01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