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国文课时,老师讲到辛弃疾的《破阵子》,其中有提到“的卢”。
师:历史上共有三匹有名的千里马,“的卢”是刘备骑的,那么还有什么有名的马呢?
学生A:关羽的赤兔马。
师:很好,那么还有一匹呢?
是谁骑的?
全班一片寂静…
师:真的没人知道吗?
学生B:虞姬!!
师怒笑曰:什么虞姬!!
我是问白天骑的,不是晚上骑的!
台下笑的人仰马翻…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历史典故与谐音双关制造了强烈的反转效果。学生误答楚霸王项羽的爱妾虞姬时,教师用‘白天骑/晚上骑’的双关语制造性暗示的预期违背,这种将高雅文学与市井幽默结合的荒诞反差,既保持了历史课堂的语境真实感,又精准踩中了青少年群体对禁忌话题的隐秘兴奋点。教师‘怒笑’的表演状态与‘人仰马翻’的场面描写,强化了喜剧张力。谐音梗虽不新颖,但‘骑’字双关在历史人物语境中的创新应用,以及师生问答形成的节奏控制,使笑点具有延迟领悟和传播复述的潜力。
2024/09/27 12:38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