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交车上一人伺机抢劫一女乘客项链,车停的一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了她的项链后冲向后门准备逃离,结果后门未开。因为司机停车不是因为到站了,而是红灯!
2、接到一个骗子电话:“x先生,您在xxx法院有张传票……”
“你好,我不是你要找的xxx先生。”
“我们这传票多,您说下您名字,我查下是不是工作人员弄错了。”
“我姓曹。”
“曹先生您好。”
“我叫曹尼玛”
“嘟嘟嘟……”
3、一个人拍了拍我肩膀说:“哥们,你钱包是不是丢了?”
我一摸,惊出一身冷汗:“真丢了!谢谢你提醒我。”
那人自言自语地走开:“难怪我掏了半天都没掏到。”
4、警方抓到一个拐卖儿童的人贩子,问:你为什么能很轻易地就把小孩骗走。
人贩子憨厚一笑:因为我收听了他们父母的微博!他们经常在上面晒孩子!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四个笑话整体通过意外反转、语言双关和社会讽刺制造幽默。第一个笑话利用司机停车原因的反差打破预期,红灯与劫匪计划的错位形成荒诞感;第二个以‘曹尼玛’谐音脏话反杀骗子,语言歧义带来解压快感;第三个通过‘提醒者即小偷’的身份反转,在简洁对话中完成双重欺骗;第四个结合微博晒娃的社会现象,用‘憨厚’人设反衬隐私暴露的荒诞,时代感强。多数笑点符合大众生活经验,冒犯边界控制得当(如调侃骗子而非受害者),且结构短小利于传播,部分依赖中文谐音或本土化语境(如‘曹尼玛’),可能影响跨文化共鸣,但整体在安全范围内精准打破规则,达到延迟回味效果。
2024/09/27 12:31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