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位老人70大寿,他把姑爷们全部叫来为他祝寿。席前他要求四个人必须说出“好、大、小、多、少”五个字,大姑爷先说。
 
大姑爷是个秀才,手中拿个扇子,想了想说:“我的扇子好,打开大,合上小,夏天用的多,冬天用的少。”
 
老头很高兴,说:“好。”
 
二姑爷是个商人,很聪明,按照老大的词顺了一句说:“我的雨伞好,用时大,不用时小,雨天用的多,晴天用的少。”
 
老头说:“凑乎,过关。”
 
老三说:“我的被子好,打开了大,叠上小,夜里用的多,白天用的少。”
 
老头说:“马马虎虎。”
 
这时,他们的丈母娘手端一盘饺子正好进屋,老四是个文盲,计上心来说:“我的丈母娘好,头大,脚小,老丈人用的多,我用的少。”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笑话通过四个女婿的递进式回答制造了结构性笑点,前三者围绕物品展开形成模式重复,为老四的性暗示反转埋下伏笔。文盲女婿利用丈母娘身体特征造句,用'老丈人用的多,我用的少'形成双关语,既符合字面要求又暗藏荤腥幽默,在家庭伦理边界上制造了禁忌突破的刺激感。前三个正经答案的层层铺垫与最后一个荒诞回答形成强烈反差,符合'安全地打破规则'的幽默本质,既通过日常物品到人体部位的转折制造意外感,又利用伦理关系稀释了冒犯性。
296
收藏
2024/10/02 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