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叫高依楠,成绩好,是学生会的。
 
有一天,学校广播说:“高依楠同学到政教处来。”
 
结果,高一的男同学都去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巧妙运用了中文谐音梗,'高依楠'与'高一的男同学'形成语音双关,制造了'政教处广播乌龙'的反差场景。学生时代集体行动的共性感与身份误会的荒诞感形成共振,符合校园群体的认知背景。短句结构精准实现'三翻四抖'节奏,'学校广播'的权威性指令与'全员误解'的集体行为形成强烈对比,既保持了冒犯边界的可控性(未涉及敏感群体),又通过群体行为荒诞性完成压力释放。但受限于方言差异可能导致部分人群理解偏差,且谐音梗创新性中等,故未达满分。
156
收藏
2024/09/28 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