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喀迪和一个商人同朱哈在一起边走边聊天。
 
喀迪和商人想讥讽朱哈,故意问道:“言多有失,你在讲经时就没说错过吗?”
 
朱哈说:“是的,确有说错的时候,比如有一次我就把两个喀迪在火狱里,说成一个喀迪在火狱里;把奸夫一定入地狱,说成商人一定入地狱了。”
 
(在阿拉伯语中,商人和奸夫的音相近。)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巧妙利用阿拉伯语中'商人'与'奸夫'的发音相似性制造双关,在结构上形成两次反转:第一次朱哈表面承认错误实则偷换概念,将'两个喀迪在地狱'说成'一个喀迪'暗指应减少宗教法官数量;第二次通过谐音梗将'奸夫入地狱'偷渡为'商人入地狱',直指挑衅者身份。语言简洁(仅用两处错句完成双关),符合'用错误掩饰讽刺'的荒诞逻辑,既完成对挑衅者的双重反击(同时羞辱喀迪和商人),又规避直接冒犯。文化门槛使其在阿拉伯语群体中会产生延迟笑点(需反应发音梗),宗教法官与商人的职业特性也增强了讽刺深度。
190
收藏
2024/09/27 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