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奶奶打的,到达目的地后计价器显示11元,但下车时她只给3元。
 
司机:“老人家,你怎么只付3元呢?”
 
老奶奶:“我坐车时计价器已经显示8元了,这不走多少给多少嘛!”
 
过了几天,老奶奶再次打的,到达目的地后计价器显示20元,但下车时她只给10元。
 
司机:“老奶奶,你怎么只付10元呢?”
 
老奶奶:“你不也坐车了,一人一半嘛!”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两次相似场景的递进式反转达成幽默效果。第一次利用计价器显示金额的认知错位(误将当前金额当作初始金额),制造了违反常识但符合逻辑的荒诞感;第二次将分摊车费的理由从金额差值偷换为空间共享,在完全相同的对话结构中实现了更强烈的预期违背。两次事件形成重复累积效应,且老奶奶将司机也列为乘车者的诡辩,既保留了老年人特有的固执形象,又暗含对规则解构的狡黠智慧,在冒犯边界内完成了对日常交易场景的荒诞重构。语言极度简洁,仅用数字对比和身份倒置便完成笑点传递,具备易传播性。
283
收藏
03/07 02:05